
今年5月,一场由数百名小米SU7Ultra车主发起的退车维权风暴席卷全国。这场风波的导火索,直指小米汽车高端车型SU7Ultra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涉嫌虚假宣传。

小米SU7Ultra
4.2万元的选装件被车主称为“装饰品”,而小米汽车仓促的致歉与补偿方案,不仅未能平息众怒,反而将这场信任危机推向高潮。
橙柿互动电车志此前报道:

小米SU7Ultra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陷维权风波,杭州车主正式起诉小米,要求“退一赔三”
查看
根据橙柿互动电车志今年6月的报道,在迟迟等不到小米汽车合理的沟通及赔偿后,杭州车主高先生直接发起对小米汽车的法律诉讼。他的核心诉求直指小米汽车的营销宣传行为,他指控小米汽车为了提升SU7Ultra车型的销量,在宣传中对其“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实际材质和性能进行了不实描述,存在虚假宣传和欺诈嫌疑。因此,他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不仅要求解除购车合同、退还已支付的2万元定金,更提出了6万元的三倍定金惩罚性赔偿要求。
据高先生透露,在他加入的多个维权群中,已有上百位准车主委托律师提交了诉讼申请,其中部分案件已经立案,正等待法院审理。
苏州中院驳回小米汽车“管辖权异议”
近期,江苏的一位律师车主对小米汽车的诉讼有了新进展。
这位江苏的小米车主在社交媒体上详细记录了对小米汽车发起诉讼的整个过程。根据该车主晒出的民事起诉状、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法院的民事裁定书显示,原告要求被告“江苏小米景明科技有限公司”(小米公司相关主体)全额退还2万元购车定金,并承担退一赔三的法律责任,按照小米SU7Ultra碳纤维机盖4.2万元的选装价格计算,即需要赔偿12.6万元,另外还需要被告承担1万元律师费以及全部诉讼费用。
9月5日,该车主在社交平台发布了此次诉讼的最新消息,称“第一回合自己完胜,小米完败”,小米方面则并未就“虚假宣传”等指控作出回应,而是向法院提出管辖权异议。
江苏小米景明科技有限公司认为小米汽车宣传主体在北京总部,“侵权行为实施地”在北京市大兴区,而并不是在车主签订购车合同的江苏小米交付中心,因此认为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法院不具备管辖权,小米方面主张本案应该移送至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管辖。
对此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法院驳回了小米方面的诉求,但小米方面不服,再次将此案上诉至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10月底,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然驳回了小米的上诉,维持原裁定。

苏州中院驳回小米方面的“管辖权异议”裁定书
起诉小米的律师车主表示不理解为什么明知会败的管辖权异议案还要去提,后续又要上诉到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该车主猜测小米方面可能是在“拖延时间”,一旦败诉恐怕会对公司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就目前已知的情况来看,只能说是小米管辖权异议案的二审遭到了驳回,至于“虚假宣传”一案尚未宣判,最终结果如何还不得而知,不排除小米方面会找其他理由继续提起上诉的可能。4.2万的碳纤维盖子到底是不是“虚假宣传”,法院会给出专业判断。而假设这场官司最终是车主获胜,面对全国众多SU7Ultra车主,小米汽车将会面临巨额赔偿。
小米汽车的“加码福利”能否挽回信任危机?
信任一旦破裂,市场立刻给出最直接的反应。小米SU7Ultra的销量应声下跌,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周销量数据。截至2025年10月,小米SU7Ultra的最新周销量为484辆,较峰值下滑近90%,主要受产能爬坡和市场定位影响。
摆在小米面前的问题已经很严峻了。10月25日,小米汽车推出“10月秋季关怀”,其中最核心部分,是直接针对“碳纤维前舱盖”,承诺为选配的车主提供免费的“前舱空气动力学升级服务”。

小米汽车10月25日推出针对Ultra车主的秋日关怀政策
此外,小米汽车还加码新福利。比如,把车机每月15G的流量直接升级成无限用。推出一个“无忧服务包”,里面包含了免费的基础保养和免费喷漆。甚至还给车主免费上一年的“辅助驾驶保障”。另外,还送些车周边产品,加上五年基础保养。但那些曾经愤怒、感觉被欺骗的车主们,会不会因为这些后续的“关怀”就真的回心转意?这场由一个小小前舱盖引发的信任危机能否化解,最终还要看市场是否会买账。
对于本次升级,有小米SU7Ultra维权准车主表示并不认可,将继续上诉维权。
新能源汽车市场已进入下半场,流量红利不再,消费者更看重产品力和诚信。小米SU7Ultra车主们的诉讼,不论最终结果如何,都已为整个行业敲响警钟:在智能电动车竞争白热化的今天,技术可以迭代,设计可以优化,但诚信一旦丢失,再炫酷的“黑科技”也难以挽回用户的信心。
股票杠杆下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