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人口没少反增?岛外集美悄悄成常住人口第一区
最近刷到有人感叹“厦门人少了”,说海边散步都没以前热闹。可翻了翻官方数据才发现,这两年厦门常住人口压根没降,反倒是悄悄往岛外“搬”了——现在全市常住人口最多的区,不是岛内的思明或湖里,而是岛外的集美。
集美这两年变化确实大。以前说起集美,很多人只想到集美学村的老建筑,现在走在嘉庚大道上,世贸商城、万达广场、大悦城这些综合商场一家接一家,周末商场里人挤人,餐饮店排号能排到晚上九点。周末去逛过的人都说,除了岛内的中山路,集美这人气丝毫不输。
为啥人往岛外跑?说白了还是岛外配套跟上了。早几年大家嫌岛外偏,现在地铁线越修越多,4号线试运行的消息一出来,好多人就开始琢磨着在集美安家。这条线全长45公里,从集美软件园三期直通翔安机场,还是全程无人驾驶的,设计时速100公里,以后从集美到机场半小时都不用。软件园三期这几年招了不少企业,年轻人工作在岛外,自然更愿意住岛外。
我有个朋友在软件园三期上班,去年在集美买了房。他说以前通勤得倒两趟公交,现在地铁通了,早上能多睡半小时。更关键的是,集美这几年学校、医院也没落下,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都方便,谁还非挤在岛内老破小里?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根据厦门市统计局2023年统计公报,全市常住人口532万,比前一年多了近3万。再看各区分布,集美区常住人口突破110万,比思明区还多了5万多。这不是偶然,岛外四个区加起来常住人口已经占全市六成,集美能排第一,靠的就是这些年实实在在的产业和配套落地。
有人担心岛外人口多了会不会稀释岛内的“精华”?其实不然。厦门的城市发展本来就是“跨岛发展”战略在推进,岛内做精做优,岛外做大做强,这样整座城市才有后劲。就像一棵树,光主干粗没用,枝桠也得壮实,才能长得更高。
现在走在集美,能明显感觉到“烟火气”在往上冒。晚上八点的杏林湾,年轻人在滨海步道跑步,商场外的小吃摊飘着香味;周末的园博苑,本地家庭带着帐篷来野餐,外地游客举着相机拍闽南建筑。这种真实的、生活化的热闹,比单纯的人挤人更有生命力。
城市的生长,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岛内保留历史与精致,岛外迸发活力与生机,这样的厦门,反而更有看头。——《城市发展的另一种答案》
(内容参考:厦门市统计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厦门地铁集团4号线试运行官方通报、《厦门日报》2024年一季度区域发展报道)
股票杠杆下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