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全军在进行一次大规模精简与改革时,将五大军种合并为三大军种,同时将八大总部整并为三大总部。在这个过程中,不少校级军官被迫转业到地方,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然而,作为当时沈阳军区空军司令员的周赤萍,尽管没有被强制转业,却主动提出调任,将自身从东北的沈阳调往大西南的云南,担任省委书记处的书记。
周赤萍是一位开国中将,曾被誉为准兵团级的将领。在战争年代,他长期致力于政治工作,解放后则从沈阳军区空军的政委转变为司令员这一关键职位。沈阳空军、南方空军、兰州空军、北方空军和广州空军等单位都属于正兵团级的军队组织,享有双重的领导体系,分别受军区及空军司令部的直接管理。
通常情况下,军队干部对转业到地方持有抵触态度,能够主动选择转业的情况确实少见,周赤萍的这一决定并非偶然,他将从正兵团职的军职转变为云南省委书记处的书记。在当时的政坛,省级领导设置了第一书记和第二书记,负责不同的职能,而每个省的省委书记处中有多个书记共同管理各项事务。换句话说,他成为了省委书记处书记之一,但他上级的职位则是阎红彦,现今的这种省委书记处的设定已经被取消。
展开剩余57%转业后,再加上周赤萍的职务从正兵团级转为地方行政级别6级,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新阶段。在五十年代,正兵团级对应的地方行政级别为5级,而副兵团级职务则对应6级,准兵团级职务则为7级。1965年,军队取消军衔定级并进行了降薪,导致大部分准兵团级的将领都对应行政6级。因此,周赤萍的转变并不意外。
在云南的工作经历持续了好几年,但由于云贵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影响了他的健康,最终不得不调回北京,担任冶金部的副部长。然而,未曾在新岗位上工作多久,便遇上了一场运动,使得他不得不暂时闲下来。几年来,老战友韩先楚主动找到他,希望他能重返军队,并且愿意成为自己的得力伙伴。那时,韩先楚已经是在福州军区担任司令员,兼任省革委会主任与第一书记,工作的重心放在地方事务的管理上。
由于原政委的去世,韩先楚需要一位能够协助他处理军区事务的搭档,周赤萍当时对此感到非常犹豫,毕竟他刚刚调入冶金部,时间尚短,这样的转变似乎不太妥当。然而,韩先楚进行了一番深入的思想工作,并承诺一旦周赤萍同意,他将承担起所有后续的安排,最终周赤萍被调往福州军区,担任了政委。
1971年之后,周赤萍选择离职,而在八十年代,他根据地师待遇选择了退休。在经历了一场重大运动后,他并未如其他将领那样顺利地安度晚年,反而经历了一系列波折与挑战,留下了他军旅生涯中不为人知的故事。
发布于:天津市股票杠杆下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